管理不是学习,而是改变。众中出言谨慎,独处行为谨慎,平时观心谨慎,这就叫修行。坚持改变自己的语言、行为、念头。事情就会慢慢好起来,而且越来越好,好修行才有好管理。
也就是说,你想真正的去改变企业的管理,要从自身的修行开始,我们自己动不动就出口伤人、不守规则、起贪心动恶念,那你怎么去改善管理?
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但又很难做到的方法,其实大多数有用的方法都是很简单的,真理就是简单的。解决管理问题的终极答案就是从现在开始,所有的言、行、心,身、语、意都谨慎而为之,你的管理就肯定好了,不要动不动就拍桌子,不要动不动就骂人、整人。或许你今天骂了人没人把你怎么样,或许你今天做了恶事没人把你怎么样,或许你今天恨了人没人把你怎么样,但请你记住,你造了一个业。你以后的管理难做,就是因为你今天造的这个业起作用而已。
佛家讲得那么明明白白,你可以不做,你也可以不信,但是,真理不会因为你不信而改变。
有些人包括有些老板可能会说:曾教授,我没有按这个方法做,现在不照样赚了五千万?赚了三个亿?我经常骂人,我不是照样有钱?我起心动念,都是恶心恶念,也没人把我怎么样。这立马牵扯到一个问题了:我们的理论很对,但现实中那么多人起贪心、动恶念、出恶言、做恶事,也照样发财,照样成功,这又如何解释呢?
其实,有钱绝对不等于有福,钱多绝对不代表福多,这是千真万确的。钱和福不能划等号的,我不算什么有钱人,但我绝对不会为钱愁,更见过很多的有钱人,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跟有钱人打交道,我可以准确的告诉你:钱多不是福多,有钱不是有福。这是一个事实。
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辩证法,你以为多了好,多了其实是可以要你命的。我们看看周围的老板,他们真的幸福吗?真的潇洒吗?
他们的内心中有非常大的压力。很多的老板都把企业当成了负担,很多老板手里拿着也没多少现金,他们手里拥有的是固定资产,是供应商的应付款,大量的钱都陷在这个地方,因为他要把企业做大,他不把钱投进来不行啊。这些钱都不是他可以随便用来潇洒的,可见,有钱不代表潇洒。同时,管理的问题又在折磨着他:订单要接,但成本却疯涨,日子不好过呀;新的劳动合同法又让他们面临更大的挑战。这一切的结果是:大量的企业在艰难的过关!东莞市年前仅是服装业就倒闭了一千多家企业,据《南方都市报》的报道,第二批的数量也不可低估。了解这些就知道老板活得不痛快。
所以,只要是做事赚钱的,有钱的同时就意味着有事。钱可以理解成是果,也可以看成是因。如果这个钱在赚的过程中他的行为得当,他种的业不错,是善业,那么,他的企业管理现在肯定就很有序了;那么,他的品牌肯定就做得很不错;那么,他跟供应商、经销商的关系就会处得很不错;那么,他在遵守劳动法、税法等方方面面都做得很不错。如果他在赚钱的同时种的都是这些善业的话,那么他今天这个钱可以叫善果,他今天这个钱就是心安理得的。为什么?因为管理会继续好下去,订单还继续会增长,外部环境又不会让它很难受,这个钱叫善果。
同样是2个亿,有些人的2个亿可以叫善果,而有些人的2个亿可以叫恶因,因为他这一路下来挣到的2个亿不都是现钱,更多的是表现在固定资产上面。如果他在挣这2个亿的过程中种业没种好,各方面一塌糊涂,品牌很差、名声很差、口碑很差,那么,他这2个亿要想真正的被自己享用,就不得不天天琢磨这么一大摊子事,熬干他的心血,榨干他的精髓。那这个钱是金还是戈啊?是戈啊。是戈在割肉,是刀在割他的心。
我们遇到的很多老板都是忧心忡忡啊。他忧什么心?他天天在想这个摊子不要倒了。你看他那个企业,你看他那个宝马车,你看到的都是风光的,只有他内心中知道,全是一堆麻烦。
很多老板就是这样看他的钱的。如果不是一堆麻烦,听一堂课他怎么会交几千、几万给你?做个咨询为什么几十万上百万的花?他是在烧香拜佛,他花这个几十万是想让你帮他把一大堆麻烦事给了结。他希望花钱化解他以后更大的麻烦——倒闭、不断的跌跟头和无尽的焦虑。这些钱都是恶因啊,有家企业的老板娘说要我们救救她老公。她知道,再这样下去,这个厂会要了她老公的命,为什么?这个企业会让她老公的心血都耗在这个地方。
可见,这些钱可以叫善果,也可以叫恶因。
所以,我们难以从他的钱和企业现状得出一个是好还是坏的结论,这就是佛家里面讲的“空”了。没有好,没有坏,就看他前面是怎么做过来的。如果前面造的是善业,那么,这个钱可以叫善果;如果前面做的是恶业,那么,这个钱对企业和他的家族来讲,实际上是一个大麻烦。那么多老板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请顾问去做企业变革就是承认了这点。
既然如此,说明不管有多少钱都不代表他做对了事,不管有多少钱都不代表他今后是好还是坏,这就是佛家里面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。
所以,管理的改变首先要改变老板的言、行、意,如果他在这些方面没有改变,管理不可能改变。
要让老板做到出言要谨慎、行事要谨慎、动念要谨慎是很不容易的,他对改变他的人要有很大的信赖。这就要求:第一、改变他的人自己的身、语、意他要能够接受,要认同;第二、他要知道这样做的好处,因为这样做是一个过程;第三、他要能坚持,因为过去的恶因太多了,因都是要显露出来的,你挡不住的。因此,你心里边放、边拍的时候就要拍一些好的了。要坚持拍下去,拍下去半年、一年以后就会显出好的结果来了。
管理者应该明白,出言要慎就是再怎么样你也没必要骂人。骂一个人时一定包含了两个东西:第一、是一个事情,你骂他肯定是因为某件事情,比如货没有做出来;第二、态度、情绪,你在表达一种情绪——我很烦你!我对你很不满!
请你记住,说事是必要的,表达情绪是没必要的,而且肯定是负面的。货没有做出来,查嘛,查他为什么没有做出来。种善业不意味我们到企业以后就是做什么都不管,不是的。查,罚他,照样可以罚,欢欢喜喜的罚:对不起,你违反了规定,罚你十元钱。就像我们开会有人手机响,我们肯定是边鼓掌,边罚款。绝对不是说手机响了骂他一顿再处罚,这样的话,十元钱罚款他虽然交了,但是,他心里留下的阴影很重。反过来,你要鼓一下掌,照样罚款,但他心里会舒服一些,为什么?因为他本身不是故意的,是忘了。同样的只不过是罚了款,但你如果骂他一顿,就结了个仇;如果你鼓个掌,他惭了个愧。
当我们骂人的时候,是把情绪和事情搅在一起的。要把情绪去掉,把事情拎出来。他的货没出来,事情没做到,要查什么原因,物料没回来,采购没做好,查。查到谁的身上就按制度办,但没必要骂骂咧咧,很重的情绪。我们为什么带着情绪来处理事情?因为我们试图借助情绪的力量来减少我们对事情的追踪,很多人只想骂人一顿就行了,那件事他就不管了。
这是在偷懒啊!凡是那些想骂人的领导都是想偷懒,想以雷霆万钧之势达到偷懒的目的。想解决一件事情,就猛拍桌子,其实是想拍完了下次就不要犯了,拍完就可以不去详细了解了。可是,下次他还要犯。所以,我们的管理人员自己首先要明白,你带着情绪处理事情是偷懒,你是试图通过情绪的力量来代替做事的投入,试图用一种情绪力来代替执行力。
独处行为要慎。行为就是做事,每一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,想好再做。
平时观心要慎,这个心是指意念,念头。要用善意的眼光来看人,欣赏下属。很多管理糟的企业老板都有个毛病:看不起下属,看不起下面的管理人员。他或是觉得下属能力不行,或是觉得下属人品不行,总之,他眼中就没有好下属。
我接触过这么多企业的管理者,我发现,我们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,假如他们的能力是100分的话,他在企业每时每刻发挥的能力,我认为60分都没有达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赶货就赶出来了,证明他完全做得出来啊,一搞会战产量就上升了,一激励他的工作就可能好多了,说明他的能力没有发挥。
这很重要,这说明不是他们无能,而是他们无心,无心努力去做!他不愿意把他的能力发挥出来。追根溯源是企业过去在管理上造的业,形成业力,业力一发挥,结果就是那个样子了,最后等于是平衡了,大家的投入和回报平衡在一个最低点。
这就是说,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,就是老板下面的这拨管理人员用好了绝对能把管理提升一个高度,我们欧博的例子证明,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,产量可以提升30%——300%,企业利润率最多可以从3%上升到20%,空间是非常大的。我们给企业带来的改变,只要做到让现有的管理人员恢复到正常管理水平这一点,就OK了!这是因为现在这一拨人在现有的模式下,在老板现有的风格下,已经被打压得只有50%、60%了,我让他发挥到80%——90%,就可以了,肯定效果就出来了。我们做的成功的项目都是这样。
所以,首先要用一种信赖的眼光、友善的眼光看待下属,眼神一定要调过来。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,绝对不要讲下属的坏话。能力低也好,素质低也好,都不要讲。能力低,素质低,你教他做就行了嘛,干嘛非要给他下个素质很低的结论呢?干嘛非要这么说?不这样说难道就不能做事吗?还是可以做的。你跟他说:小王,我们应该这样做表单。但你心里可能在说,怎么这么笨啊,这个表单都不会做啊。这句话就不要说出来了,因为你不要种恶业啊。当然,最高的境界是你心里火都不要火,连你心里的那个“这个人素质怎么这么低”的念头都不要动,我们就事论事嘛。难道我们做事情非得喊两句口号丢几个炸弹才做得了吗?
我们有的管理者经常就是乱搞一通,搞得人家很怕你,他以为这样就能把事做成。其实是种了很大的恶业,而且正在尝恶果,要不然很多管理者的水平就上去了。很多人做管理做了十几年了还是这个样子,上不去,为什么?被自己的恶业控制了,业力在起作用了,他还不知道,还没醒过来。
有两件事情要坚持住:
第一,一定要相信这一批人只要发挥好了,就能把管理做好,这一点一定要打到潜意识里面去,一定要相信他们只是没有正常的发挥。这是事实。
第二,不管怎么样,把情绪去掉,然后,要用友善的语言、友善的眼光去对待下属。改变自己的语言、态度、念头,坚持,再坚持,那么,我们做的事情慢慢的就会好起来,并且越来越好,我们在很多企业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,这是一条管理改善的正道。
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,但是,坚持下来一定会有真正的效果,这就是修炼式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