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829-8885
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《超级领导力》开始报名啦!
新闻动态| 浏览量:1905| 2018-10-05 |


课程主题
“唤醒良知做管理”系列课程之《领导力,大智慧》


课程介绍


     曾伟教授主导的东鹏陶瓷管理变革实践被经理人杂志于2011年评为“影响中国管理实践十大案例”,畅销书《老板的革命》、《领导管人流程管事》、《管理是项笨功夫》、《好工厂 这样管》、《管理的觉醒》作者,其中《领导管人流程管事》2009年获全国管理类图书优秀畅销奖!
   中国经济出版社长,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毛增余博士,将曾伟教授誉为“中国式泰勒”,中小企业变革之父。除此之外,还有千万级畅销书《细节决定成败》作者汪中求先生力推:“曾伟先生十六年珠三角服务实业的总结凝结为管理实学;更可贵的是把自己对传统文化和修炼的思考纳入管理哲学,对企业家将带来广而深的启发。”


《领导力,大智慧》课程介绍 10月20-21日(周六、周日)隆重推出 欢迎企业家及高管们持续关注和届时参加!

大学之道,让企业做最好的自己

    为什么要学国学?中国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,中国人做人、管人必然要学习国学。 几千年的传统和文化遗产在我们的内在沉淀下来,不管什么时代,我们骨子里的东西都一脉相传。

    管理的重点是管人,管人要明白如何做人。很多西方管理方法我们都了解过,但是我们的管理工作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并不多,企业也有很多管理工具,比如ISO、ERP、KPI……制度不少,用处不大,为什么?因为我们的制度都是针对别人的。
    曾伟教授说:当所有人认为管理是一门知识的时候,我认为管理是一门修行。修行是修内心,而不是学知识。知识和方法我们学得再多,我们的内心没有修过来,该做的事情还是做不好。中国传统文化从管好自己入手,修身是管理的根本。
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现象:
    小企业挖空心思向大企业学习,这就好比要求小孩向大人学习,然而大人的幸福感却不如小孩。
很多大型公司的管理确很了不起,但是它们的方法就一定适合中小企业吗,为什么不是小而精?曾伟教授指出,中小企业不要一昧追求不断规模做大,而是要如何做一个盈利的中小企业,企业的幸福指数非常重要:
"我是中小企业,但我能活得更好。"
    现在有些老板讨厌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员工,整天盯着别人企业的人,时时刻刻带着自己,又天天想着别人。曾伟教授强调,不管是做人还是办企业,出发点不能是做别人,而是因该做好自己。中小企业的自己就是中小,要把心安下来做好自己。
    《大学》是国学四书的经典,大学是谈做大的学问。“大”不是向别人学做大,而是怎么做一个更大的自己,和别人无关。曾伟教授说,整个国学的宗旨就是做好自己。做好自己,而不是去做别人。俗话说“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”,没有伤害幸福指数才高,幸福指数高的人创造力才强。当前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领域就是创造力的比拼。

让最好的自己,做最精准的“是非”判断

《大学》:“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
” 明:明白
明德:找到本来的自己,最好的自己     
    现在的人只知道自己和别人,要么认为自己就这样挺好的,要么认为别人挺好的。认为自己很好就自满,不再追求进步;认为别人很好就攀援对比,自卑受伤;曾伟教授说,国学是教我们从这两种状态跳出来,做最好的自己,这是本来就可以做到的。

 《大学》: 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”
明明德:明白本来的自己是什么,在自己身上找到最好的自己。佛门把最好的自己称为:自性,即自己的本性。
孔子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 ”
    曾伟教授解释说,把事情变成能直接凭良知就可以判断的问题,事情就好办。事情难办是因为事情变得良知没办法直接做判断。
中国有句老华叫“人贵有自知之明”,意思是知道自己是谁是件很难得的事情。人总是习惯攀比他人,不内观,所以并不了解自己。
孔子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“君子之道者三,吾不及也。”意思是能做到这三点很不容易。
    很多事情不知的原因,不是不可知,而是想太多!人总是不愿意这么单纯,正如中国有句老话叫“人贵有自知之明”,知道自己是谁是件很难得的事情。人总是习惯攀比他人,不内观,所以并不了解自己。
孔子:“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也。
” 王阳明:“不是不可移,只是不愿移。”
    单纯才容易知,复杂就难知。“知”做不到,总是把事情往复杂了想,简单的事情反而问题重重,人就活在迷雾当中。
    企业的问题难不难?曾伟教授说,欧博16年做了600多家企业,企业的事情不难解决。为什么企业的人很多事情解决不了,是因为把问题复杂化了,复杂了就认为事情不可能改变,就不会去做了。
知:把复杂、高深的问题还原成简单的问题。
知行合一,让团队像电脑一样高效运作
    企业里面很多这样的现象:大家都对,事情却做错了。
    人人互相防范又不解决问题,管理成本很高。怎么办?
    曾伟教授指出,良知就是用来做是非判断的,在良知面前要么是是、要么是非。看起来复杂的人心问题,在孔孟、王阳明眼里并不复杂,也是“开关”问题,即为“是非”。
人心就是“是”、“非”的问题无限组合。要学会把问题简单化,回归成0、1,开、关,是、非一样的问题。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,它前提是“知”是良知。良知只有是非的判断,是就做,非就不做。在良知的前提下会不会做——会!
    要用良知来解决问题:找到一个个让良知能起作用的点,不用讲道理、猜测、分析,凭良知就能判断对错,知道真实的问题点,马上处理解决,这就是知行合一。
管理不是搞清谁好谁坏,而是把每件事问题出在哪里搞清楚。
    欧博就是把企业里每件“复杂”的事情抓到细节,把问题还原成简单的问题,简单到每个人凭良知就知道该怎么做,每个细节凭良知就能判断是非。把企业变成一台“电脑”,一切都是1和0,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流程就能运作起来,自然就和电脑一样高效运作:


一切从修身克己开始
孔子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 
知:对事,重点在知; 
 仁:对人,重点在帮; 
勇:反求诸己,修身为本。


1、解决品质问题的良知管理
企业里90%以上品质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,都是现有的设备、人员、技术可以解决的。对原因的分析要分析到外行看到原因就能马上想到解决动作。外行没有内行的专业知识,但人人都有良知,当凭良知就能判断是非的时候,知行才能合一,行动才能解决问题。
2、解决执行问题的良知管理
良知不是相对于坏来讲的,而是相对于“感觉”“模糊”“不行动”,当在良知状态下,人是准确的、行动的。因为执行力不是数据,良知没办法判断是非,所以欧博强调的是执行率,检查10次中做到6次就是60%。把事情还原成1和0,检查它,执行力就会上升。简单要靠复杂来达成,检查很复杂,它能让真相浮现。
3、日考核的良知管理
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,每天把帐算清楚;拯救日航时,每趟航班起飞降落及时且独立算清楚。
4、生产计划的良知管理
生产计划是一个大流程,切割成一个一个豆腐块, 把单位化小良知才能起作用,良知必须面对非常清晰的状况,才能做是非的判断。一团乱麻良知没办法起作用,管理起来当然麻烦。 课程中,曾伟教授通过三个工厂实际管理问题的讨论、分析、解答,让学员们明白带好团队的“秘方”。

    为什么很多企业搞了很多流程却没有解决企业的问题?是因为没有找到中国式管理的“道”和“本”。 孟子:“反求诸己,乐莫大焉。” 曾伟教授指出,在自身上找原因,多去帮助别人在自己身上用功夫,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。 老板要带头在自己身上下功夫,再把流程制度建立起来,这样的管理才有用。中国式的管理是润滑剂,中国人讲的良心、良知,让上下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。

第27期超级领导力课程将于在10月20-21日(周六、周日)隆重推出,欢迎企业家及高管们持续关注和届时参加!


  

欢迎企业家及高管们持续关注和届时参加!

报名咨询

王经理13316131427  微信号:oubo6699


课程时间:2018年10月20日、21(星期六、日)两天;9:00-12:00,14:00-17:00;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海安路13号财富世纪广场A1座1407室(欧博总部)

课程对象:老板、总经理、副总

定价:19800元/人/期,每期俩天

课程咨询:王经理13316131427 微信:oubo6699

报名方式:在线填写好下面表格提交即可,我们有专人联系你(务必提前预定席位)

  • 公司名称
  • 参会人数
  • 参会者姓名
  • 职务
  • 联系电话
  •